日前,武汉纺织大学2021年“最美教师”评选结果最终揭晓。经个人申报、院部推荐、资格审核、组织评审、校党委常委会会议审定,共有13位教师获此殊荣。
荣获2021年“最美教师”荣誉称号的教师(按姓氏笔画排序)分别是:服装学院尹敏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左丹英教授,艺术与设计学院田原,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延波教授,外国语学院刘珊副教授,化学与化工学院李明副教授,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汪胜祥教授,会计学院杨金键,数理科学学院郑仟副教授,环境工程学院赵晖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徐莺副教授,管理学院曹勇教授,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彭涛副教授。

据悉,为进一步弘扬高尚师德,发挥榜样引领示范作用,激励广大教师始终坚持“四个相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今年5月初,教师工作部会同宣传部、工会组织开展了2021年“最美教师”评选活动。
自活动开展以来,各二级院部高度重视,广泛动员,精心组织,积极推荐了27位教师候选人,切实把评选过程作为学习典型、宣传典型的良好机会。期间,学校组织开展了网络投票推荐活动,广大师生响应热烈,关注度高,在全校掀起了弘扬高尚师德、赶学身边先进的热潮。
近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建设师德师风优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进一步增强教师职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甘当“铺路石”、做学生的“引路人”、做“四有”好老师、做“大先生”的良好氛围。此次“最美教师”获得者师德表现和教书育人实绩突出、事迹感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示范性,他们是我校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的优秀代表,向广大教师传递师者正能量。
“最美教师”获得者表示,他们将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自觉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着力培养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校将以此次“最美教师”评选为契机,在立标杆、铸师魂方面下功夫,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一院一品”的师德品牌;深入挖掘、弘扬以全国优秀教师、荆楚好老师、“最美教师”为代表的典型事迹,广泛宣传,扩大影响,不断加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
2021年“最美教师”事迹简介
(按姓氏笔画排序)
服装学院尹敏: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专业道路的引路人


尹敏,女,1963年3月生,湖南人,致公党员,教授,表演系主任。作为我校服装与表演专业的创办者之一, 她用严谨、认真、真诚、自律等品质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好他们的引路人。该专业社会关注较高,学生受到时尚界青睐,一直被社会媒体誉为模特梦工厂,诞生一批批优秀模特,如:何婧、陈爱家、刘阳林、黄向鹏等,他们活跃在国内、国际时尚舞台。在规划学生人生道路上,尹老师关注问题学生,被学生称为妈妈级老师,从情感心理上感化学生,让他们少走弯路,成为有用之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左丹英:平凡岗位默默奉献

左丹英,女,1976年6月生,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高分子系主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负责人。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挑专业建设重担,为高分子专业教育工程认证的通过和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做出了自己最大的贡献;她严爱相济,教书育人,三尺讲台追求教育理想,教学评价综合排名保持在院前5名;她学无止境,勇于创新,教研科研相辅相成,主持各级教研和科研项目17项,发表科研和教研论文60篇,发明专利授权6项,获教学研究和科技奖励三等奖分别3项和1项。
艺术与设计学院田原:以敬畏致杏坛,格物致知恪尽师责

田原,男,1989年9月生,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硕士。自2016年法国、比利时学成回国至今任教于视觉传达设计系。主持和参与策划国家级、省级展赛6项,主持校级教改2项,横向7项,参与省级课题3项、一流课程建设2门。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大创1项、校级1项,获国家级竞赛一等奖4项,其他等级奖若干。他的设计作品曾获Pentawards全球包装设计大奖、台北国际设计奖评审特别奖,并多次参展莫斯科金蜜蜂全球平面设计双年展、米兰设计周等国际大展。疫情期间他不仅自己创作作品,并通过《海报设计》课程指导学生关心社会,用海报的力量,加入这场一定要胜利的战“疫”,他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社区防疫工作,荣获武汉纺织大学十大“抗疫先锋”称号。责任不仅仅是他对学生的承诺,更是对社会的郑重承诺。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延波:奋斗不息 创新不止

刘延波,女,1965年10月生,吉林农安人,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阳光特聘教授。1999年赴美国NCSU纺织学院访学一年,2004年取得美国UTK大学材料学博士学位。1986-1988 在吉林市毛纺织厂担任纺纱车间技术员,1991-1999 任天津工业大学纺织材料实验室工程师,2004-2007 Novozymes China任 Research scientist,2007-2009 任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副主任设计师(高工、博士后),2009-2015 任天津工业大学非织造系副教授。2015年至今在我校非织造系工作,研究方向为静电纺丝技术原理、设备开发及产品开发,主讲非织造专业相关课程。2014/2019年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获批2019省外专引智项目,2020年获“纺织之光”教师奖。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22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主编英文专著1部,主持纵横向项目共计20多项。
外国语学院刘珊:拥抱翻译硕士教育新挑战,织就科研反哺教学新画卷

刘珊,女,1982年2月生,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硕士,副教授。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2篇,主持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中国外语教育基金、湖北省教育规划重点项目等教、科研项目七项;曾获校人文社科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外研社“教学之星”微课大赛复赛一等奖、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指导学生获全国理工类院校外语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一等奖、全国大学英语竞赛特等奖。刘老师先后担任大英二教研室主任、MTI教育中心主任。她创立的数据驱动的多样化语块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我校学生的英语产出能力。她带领MTI教育中心克服创立之初的各种困难,我校翻译硕士教育快速发展。
化学与化工学院李明:一腔热忱的追梦人,勇于开拓的实干者

李明,男,1980年4月生,湖北钟祥人,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他心怀学生,热爱三尺讲台,不断尝试课程改革,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爱戴;协助学院,积极推进“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创建工作,在国内率先申请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首批获得受理,迎来专家进校考查,专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不忘初心,锐意教学改革;勇于开拓,积极争取资源,改善教学条件,在教学服务与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
电子与电气学院汪胜祥:用智慧和深情点亮学生前行的路,用脚踏实地践行责任和使命

汪胜祥,男,1980年3月生,湖北浠水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三级教授,湖北省人才计划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硕士生导师。曾在法国国家科学院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四年,并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一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1项,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其他企业横向合作项目多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担任电气教师党支部书记期间,支部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指导的研究生连续三年获国家奖学金,多人进入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攻读博士学位,毕业研究生部分被长江存储、天马微电子等企业录用。
会计学院杨金键:全能教师班主任,为学生和背后家庭勇肩重任

杨金键,男,1981年5月生,湖北鄂州人,中共党员,2006年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获硕士学位。2006年至今在会计学院从事教学工作15年,从事ACCA教学管理工作近10年,本校ACCA曾多次获得全球统考中国区第一名,获得ACCA优秀高校等好成绩,关注学生就业和身心发展。积极创新转型,目前,正在辅助筹建智能财务方向班的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发表论文17篇,其中CSSCI检索4篇,主持和参与多项纵向横向课题。
数理科学学院郑仟:坚持不懈钻研理论研究

郑仟,女,1984年04月生,湖北松滋人,汉族,中共党员,华中科技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阳光青年拔尖人才。现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副主任,研究领域为分形几何理论及应用、多孔介质输运物理等。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如Fractals、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等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参著出版1部学术专著《分形多孔介质输运物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湖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1项。担任Fractals等国内外重要与权威刊物的审稿人。
环境工程学院赵晖:三尺讲台,亦师亦友

赵晖,女,1968年3月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副教授。2003年7月入职我校,始终从事教学一线工作。她不断推进教学创新,坚持以科研反哺教学,实现教学科研融合。她主持建设省级一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教学团队和省级教研项目,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香港桑麻基金会奖教金;她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毕业论文” 实现科研提升教学,获湖北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表现突出的个人、湖北省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马克思主义学院徐莺:坚守教育初心,践行责任担当

徐莺,女,1977年4月生,湖北鄂州人,中共党员,硕士,副教授,二级心理咨询师。从教二十四年来,她始终奋斗在教学一线,三尺讲台不仅是她的职业,更是她的事业,她的初心。她潜心教学,业绩突出,连续三年教学质量均为一等,在学校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主持省级课题3项,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她倾心育人,实践“课程思政+心育”新路,所授课程进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改革被《中国教育报》报道。她温情战“疫”,精耕在线教学,打造心理战“疫”专题,为众多学子舒缓压力,传播正能量。
管理学院曹勇:从“教学工匠”到“科研先锋”的海归学者

曹勇,男,1964年9月生,湖北浠水人,中共党员,归侨,日本東北大学博士,武汉纺织大学管理学院三级教授、博导,阳光杰出学者,优秀研究生导师,科技创新标兵。他牢记立德树人使命,传道授业,因材施教,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陆续成为学术骨干和商界精英,他是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学工匠”。本着对科研的热爱与执着,他专注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与新产品开发管理研究30余年,主持国家自科面上2项、国家社科重大(子专题)1项、教育部社科5项以及省级社科7项,获国家级社科政府奖1项、省级社科政府奖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30多篇,出版中日文著作5部,他是青年教师心中的“科研先锋”。他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学成之后毅然回国,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主笔撰写的创新驱动政策研究报告连续3年入选国家智库著作《中国创新50人笔谈》;他积极发挥智囊作用,担任国家自科、国家社科、国家留学基金委以及教育部、科技部等项目评审专家的同时,兼任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理事、日本九州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他汇聚侨心侨力,在省、市、区、校等欧美同学会和侨联工作中穿针引线奉献力量,他是胸怀拳拳赤子之心的“海归学者”。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彭涛:专业建设人才培养齐并进,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不落下

彭涛,男,1981年4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服装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奥本大学博士后,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负责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后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湖北省教育厅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包括国家安全部项目,湖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项目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中国纺织协会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在IEEE SYST MAN CY-S 、ICASSP、JOTI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批软著近10项,主持和参与多项横向项目的研发,横向科研进账15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