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纺大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媒体纺大 / 正文

〖中国纺织报〗纺织教育界热议两会热点话题(一)

通讯员:中国纺织报 信息来源:中国纺织报 发布日期:2018-03-19 点击数: 审稿:

本报记者 陶璐璐

“扩大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自主权,改进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深化科技成果权益管理改革”,“启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过去五年落实创新驱动的情况进行了总结概括,同时,对2018年支持科研院所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纺织类高校承担着纺织服装产业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行业内的几所优秀高校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不断探索前行,两会的声音无疑为高校再次鼓足了干劲。

创新攻关要来自多层面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谈到提升高校自主创新基础,就不免要从人才说起。然而,这种创新应该是多方面的,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工程大学校长高岭在“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建议”中就强调,学生要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教师应提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学校要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社会也应提供相应的平台环境。不言而喻,创新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体系,自主创新体现在高校发展的各个环节。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接受《中国纺织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是推专业教师最好的年代”。他介绍说:“从近年行业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来看,一等奖项目多是校企合作的成果。我们应该鼓励学校出台激励、奖励措施,支持教师在不授课的时候多去企业,多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会层面,对于纺织高等院校的评级考核指标也在这方面有所侧重,从过去单纯看一个学校的专利申请数量,到现在同样要衡量其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考核指标更趋合理。

“扩大高校科研自主权就是扩大老师的科研自主权。”武汉纺织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在洲表达了学校的观点。为了贯彻以人为本,为科研人员“拨款放权”,学校出台“科技十条”和横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着力解决科研人员报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优化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中的各种报批、审核流程。

刘在洲表示,2018年是学校的“科技创新年”,为此,学校整合资源、夯实平台,组建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在物理空间、经费和人员投入上给予重点支持。

在此方面,江南大学副校长陈卫也颇有感触。学校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推进协同创新为战略选择,以机制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从三方面落实各项举措,一是凝练三大战略方向,培育科研新的增长点;二是构建协同网络体系,探索科技服务新模式;三是完善分类评价体系,推动科研工作转型。

今年年初,东华大学在校地共建工作站方面也取得了进展,其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与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等单位签订了“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驻海南保亭传统工艺工作站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让工作站成为学校的田野调查基地、教学实训基地、传统文化和工艺的研究基地,在支持地方的同时带动高校自身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

成果转化要有的放矢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让更多是实验室项目能够“走出去”、“接地气”,是政府工作报告对科研项目落地的要求,也是对各高校辛勤研发最好的回报。

武汉纺织大学将校企共建合作平台作为深入推进产学研的重要手段,为了提升学院的科技攻关能力,一批校企合作平台纷纷建立。据刘在洲介绍,多年以来,学校持续开展“112工程”,即一省一示范,目标是在每个省做至少一个示范企业;一市一项目,目标是在每个市至少一个项目落地;学校还开展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校园和百名博士教师下企业活动。此外,为了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学校开展“精准解题”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采取“自己找”、组织“专家、推动“政府找”结合的方式按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江南大学在推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也摸索出自己的经验,陈卫告诉记者:“学校在转化科研成果实践中,建立全方位、全过程横向科研服务工作机制,完善各类制度,强化依法规范技术合同交易。”推行“一个学院,负责一个地方分中心,对接一个地方产业”和“一个团队,对接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双“111”策略,优化校地协同,促进技术转移,助推产业升级。立足学校所在地无锡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发挥学校自身学科优势,实现与地方产业无缝对接。近年来逐步形成了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实验室、地方研究院所、技术转移地方分中心、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等多层次、宽领域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有力助推学校科研成果转化。

专业教师作为科研主体,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理应得到合理的回报。倪阳生在接受采访时就倡议,企业要给予教师合理的物质回报,这不仅是一种激励政策,更有利于校企合作形成良性循环。不少高校在教师科研经费支出使用方面也进行了“简政放权”,在处置权和收益权上向教师倾斜,给予教师更多自主权。

西安工程大学校长 高岭

为了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学校加大国际化创新创业育人建设袁配合外籍教师资格认证尧服务管理等制度的健全袁通过相关外籍教师加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遥此外袁学校建议组织开展中巴经济走廊综合科学考察遥在中巴经济走廊开展综合科学考察工作应包括生态环境考察尧文化遗产考察尧区域经济考察尧人文社会考察以及安全形势考察5 项内容袁针对巴基斯坦联邦制和分省自治的现状袁在巴方的考察工作可分省开展袁并与相关大学和研究机构密切合作遥

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 黄运平

学校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高校在“产、学、研、用”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培养纺织服装领域高层次人才,打造“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智库。2015 年,学校成功与孟加拉国东南大学、孟加拉国服装与技术大学和巴基斯坦纺织技术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也是目前为止国内唯一一所在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合作办学的高校。同年,学校还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合作成立,武汉纺织大学伯明翰时尚创意学院,这也是湖北省第一个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江南大学副校长 陈卫

我校纺织工程专业通过了国际公认的专业认证,形成了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培养的学生深受国际跨国公司和国外知名高校青睐,每年有15 名左右纺织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升学至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等高校,同时每年培养15 名左右“一带一路”国家的纺织工程专业本科生。

此外,纺织服装专业还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日本信州大学等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尧科学研究等方面形成了长效合作机制。

天津工业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 张兴国

天工大在与巴基斯坦的国际化办学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与巴方新建的庞遮普大学即将于3月23日举办开学典礼,此次合作是天工大与天津城建大学、天津职业教育师范大学在巴基斯坦共同完成的。在这次合作中,学校主要发挥在纺织服装领域教学、师资优势,派驻高级管理人员在学校的运营管理、学科建设、建立实验室以及教学方案上进行重点指导。“2017年,我们已经为巴方进行过师资的培训,主要是集中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技术设备等方面。庞遮普大学将主要为巴基斯坦培养从事纺织、服装的本科生,以满足当地以及我们国内纺织企业在当地设厂的人才需求。”

东华大学纺织行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王华

经过三年调研、两年讨论,东华大学目前基本确定了埃塞俄比亚巴哈达尔大学的合作办学意向。埃塞俄比亚正在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选择巴哈达尔大学是因为其良好的纺织传统,该校是埃塞最早开设纺织类学科的大学,纺织学院历史悠久。作为中非十大合作项目之一,与埃塞的合作既有国家基金支持又有政策指引。目前,学校计划以短期派遣、学生交换的模式与巴哈达尔大学合作办学,针对埃塞纺织工业初级阶段的现状,我们将主要针对本科生,以培养实用的技术性人才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