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纺大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媒体纺大 / 正文

〖楚天都市报〗万立:不断充电才能跟上疾驰的时代

通讯员:楚天都市报 信息来源:数计学院 发布日期:2018-01-05 点击数: 审稿:

从小立志

做有魔力的数学老师

万立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伢,小时候,家住在汉口滑坡路,童年记忆也很老武汉:竹床、老巷、猪油渣。父亲在重型汽车制造总厂工作,母亲在医药公司上班,小万立的理想却是成为一名数学老师。因为在荆州江陵中学教书的姑父、姑姑都是数学特级教师,数学在他们的口中和笔下充满了魔力。“看他们解题是一种享受。”万立说,受他们影响,从小他的数学也比别的科目好。高考时,他在高考的志愿上全填上了教育类高校的数学专业。

1996年高考,万立考上了苏州铁道师范学院(现苏州科技大学)的数学教育专业。1999年,他到苏州五中实习,惊讶地发现那里已经有多媒体教室,非常羡慕。“要知道,当时大学里都没有多媒体教室;我以前接触的电脑都是在打字培训班里。”

2000年本科毕业时,万立没有回已经联系好的汉口一所中学当数学老师——他去了南京大学,继续攻读数学专业的研究生。他的理想仍是教数学,只是讲台换成了大学讲台。

高数大神

竟然败给了小学加减法

2006年,万立成为了武汉科技学院(现武汉纺织大学)的一名数学教师,主讲高等数学。

在大学,高数老师都是神一般的存在,学生们又敬又怕。“要想学好高数,一定要做好预习复习,还要保证练习量,不好好学肯定及不了格啊!”接受采访时,万立说,幸好后来随着行政事务的增多,他不再带“最可怕”的高数,而是讲稍容易点的《概率统计》《线性代数》《复变函数》等课程,“总算可以少挨点骂”。

不过,这位数学大咖2017年却在小学一年级数学上“败下阵来”:去年,他女儿入读光谷一小前,他按照小时候上课的经验,用“凑十”法给女儿讲10以内的加减法,可小家伙怎么也理解不了,他只好作罢。不料上了学,老师一讲,孩子就懂了。”

我们到学校去参观,发现现在小学教育真是不得了,多媒体教育手段全面开花,老师的思维也特别活跃,教学中使用动画、游戏等各种手段,枯燥的数学基础概念,就在玩耍中讲得清清楚楚。”万立说,如今的多媒体教学就像空气一样陪伴着孩子们成长,在线课程资源随处可得,各类教学APP层出不穷,回想起1999年第一次见多媒体教室时的震惊和赞叹,他深刻地觉得,中国教育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顺应时代

大学教育也要专和精

担任武汉纺大数计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多年,万立用自己的双眼,见证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变迁。

万立刚忙完第一学期转专业的工作,这次转到计算机专业的大一新生再创新高,达到60多人。加上本身已有的13个班,计算机专业已经爆满。“不仅在我们学校,这几年,计算机专业就业排名在各大高校都排名前列,录取分数也水涨船高。”万立说,1996年他高考时,计算机专业也比较火,但当时这是个前沿专业,2010年前后,计算机行业遭遇寒冬,相当数量的学生就业时只能转行做销售;哪像现在,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各行业的基石,需求非常广泛;随着各种创新层出不穷,后台也呼唤更多技术人才。“我估计这一领域至少还能火10年。”他说。

社会需求的大量增加,倒逼高校改革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不仅要知识面广,还要在技术上“专”和“精”。万立说,这几年,他们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尽量压缩公共基础课,增加专业选修课,让学生大学四年能尽量多学些知识;而为了增强学生动手和实战能力,高校更向职业院校学习,大量引进企业为学生做集中式培训。“学生学,老师也学。对于老师来说,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早就过去了,老师要不停充电,才能跟上这个急剧发展的时代。

人物档案

万立:1978年出生,硕导、教授、湖北省数学学会理事。南京大学博士、华中科大博士后,2006年到武汉科技学院(现武汉纺织大学)任教,30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4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现任武汉纺织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媒体链接: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80104/ctdsb3213329.html